如何讓證照在面試中發揮最大效益? 專家建議:主動「轉譯」是關鍵

【台北訊】正值畢業季,金融業新一輪人才招募啟動仍在進行,財金相關科系學生多半以專業證照作為強化履歷的方式。然而,近年金融證照種類日益多元,包括 CFA、FRM、CFP、AFMA、永續發展基礎能力測驗及投信投顧業務員等。學生投入時間準備之餘,如何有效傳遞其專業價值,也備受關注。
根據多所大學職涯中心觀察,不少學生雖順利取得證照,但在面試中難以具體說明與職缺之間的對應關係,導致證照優勢無法轉化為錄取關鍵。
企業招募人員背景不盡相同,並非所有人資皆具財金訓練。若僅列出證照名稱,卻無法進一步說明其內容與應徵職務的關聯性,往往難以引起對方關注。學生應主動「轉譯」證照中的學習內容,說明其如何應用於目標職位所需的能力,進一步強化自身競爭力。
一名應徵玉山銀行「金融規劃專員」職缺的畢業生分享,原先對該職務內容認識有限,但在瀏覽玉山金控招募網站時,注意到職缺條件中明確註明「具備信託、人身保險、CFP、CFA、AFMA 等金融相關證照者尤佳」,因此決定朝此方向準備。他表示,系上課程主要著重理論,較少涵蓋財務報表與金融商品實務操作,於是選擇考取一項涵蓋財報分析與風險管理內容的國際金融證照作為補強,並投入半年自學。
在面試中,他找到適當時機詳細說明證照的準備動機、學習歷程與實際應用能力,例如如何判讀損益表、評估客戶風險屬性等。「當我具體說出這些內容時,明顯感受到人資對我想獲聘這個職缺的積極態度,留下深刻印象。」
專家建議,學生準備面試時,可掌握三個基本句型:「我報考這張證照,是因為……」、「在準備過程中,我學到……」、「這樣的訓練,有助於我擔任該職務……」。透過清楚、有條理的敘述,更能協助面試官理解證照背後所代表的學習成果與實務價值。